洋凤仙是欧美的凤仙花届中众多凤仙花及变种的统称,花径约2-5cm,植物高度约15-60cm,叶子宽度大约2-5cm,叶子长度大约3-12cm,多花,花期长,适合盆栽,花坛栽植
多年生草木,茎叶多汁,茎枝肉质,分支性佳,横展性佳。株高15~30cm,叶翠绿有光泽,叶菱形或卵圆形。花扁平似小蝶,着生于上部叶轴,单瓣花,花瓣5枚,大花,多花,距细长,略有弯曲,花茎约4~5cm,花期长。果实纺锤形,成熟时稍受力或受震动即弹开,迸射种子。生长习性编辑
喜温暖湿润环境,不耐干旱,忌暴晒,特别是夏季如受暴晒会华少和抑制生长。日照控制60%~70%的光照,是花卉中最耐阴的品种之一。生长期温度应控制在15~25度。炎热时应移到水边,保持湿润小气候。
3栽培技术编辑
播种育苗
洋凤仙
洋凤仙花期很长,四季可见,在许多气候条件下的温室内可以全年播种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夏季的高温,洋凤仙多用于春季花坛,因此其播种时间多在冬季。洋凤仙的种子大约在1700-2000粒/克,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光照。发芽适温20-22℃,约8-15天可以发芽。播种用土应该用疏松透气的介质,可用泥炭土、蛭石、珍珠岩以6:2:2的比例配制而成,种子经消毒处理后播种,pH值控制在6.0-6.2之间,EC值小于0.75。
种植
第一阶段
播种后大约4-5天出现胚根。这个阶段要求
湿度较高,需要保持
介质潮湿由于发芽需要100lux的光照,建议覆盖一层薄薄的
蛭石用以保湿。不宜
施肥,注意保持恒定的发芽温度。
第二阶段
这个阶段的
湿度要求稍稍减少,以便胚根可以更好的伸展并顺利“脱帽”。洋凤仙的
主根不明显,后期可以看到须根1-2cm。该阶段子叶展开并出现第一片真叶。这时可以进行少量的
施肥,以50ppm的20-10-20的水溶性肥料施用,最好与浇水结合起来。
第三阶段
这时种苗开始快速生长,但看起来洋凤仙生长还是比较慢,因此这个阶段相对其它品种来说会长一些。这期间,每周交替施用70-100ppm的20-10-20和14-0-14的水溶性肥料。这时要求控制水分,与
施肥相结合,使
介质间干间湿。生长环境还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
湿度,但温度要降低一些,以更利于生长。当苗有3-6片真叶且根部已出现在穴孔底部时表示该阶段结束。
第四阶段
到了此时,
根系已经比较壮实,应控制水分进行炼苗,可以准备移栽或者出售了。应加强通风,避免种苗徒长。